3月14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刚教授应邀来到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开展主题为《数字人文:电影史研究的本体回归与范式转换》专题讲座。本次讲座在深入探讨传统史论研究的基础上,设想并讨论了数字技术加持下的研究范式转变之可能,回应了当下电影史研究的诸多问题。本次讲座由学院张华教授主持,学院师生积极参与,反响热烈。
讲座伊始,陈刚教授结合自身的学术与实践经验,阐述了自身在学术研究中由实践转向历史研究变化的主要动因,深入浅出地为现场师生讲解了历史研究具有的普遍性与重要性,他强调,历史研究能让我们重回历史,感受沉浸感,并结合《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元史学》等著作,分享了历史研究中的人文关怀和思想深度。
“电影史研究的本体是什么?”“何为数字人文?”以及“影人年谱的制作及其缘由”。三个连续提出的问题简明地概括了本次讲座的核心议题及实际应用。后续的讲座过程中,陈教授以解答自己所设置的问题为线索,逐步展开论述,深入剖析了电影史研究方法论的演变历程,并针对当前电影研究中‘史、论、评’界限模糊的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明确回应了电影史研究亟需回归本体论的核心议题。
随后,陈教授为现场师生展示了实地调研中发掘的当下电影制作中虚拟技术应用的典型案例。进一步讨论了在虚拟技术加持下的电影生产以及其产品与传统影像的差异所在,指出了当前电影史学术研究范式亟待革新与转变的现状。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紧密结合电影研究的跨学科发展趋势,深入阐释了数字人文研究的丰富内涵。最后,陈教授以影人年谱制作的途径与意义为本次讲座加以总结。
互动环节中,与会师生积极提问,交流热烈,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陈教授紧扣电影研究的本体论思想与前沿发展的背景,回应了包括“对于第五代导演的创作实践看法”“当下人工智能在影像创作教学中的实践”等问题,为提问师生提供了理念与路径上的建议。
本次讲座陈教授围绕前沿数字技术与传统本体论为核心,在强调以本质为核心的本体论研究重要性的基础上,触及当下学科发展的数字前沿领域,为与会师生提供全新的视野与方向。讲座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后,陈教授与参会师生一同合影留念。相信在陈刚教授的启发下,与会师生能够在未来的学术研究与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灵感与突破。
审核: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