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表达(oral speaking)是人际交流的核心工具,它是思想传递的直接桥梁,让人们能清晰、准确地分享想法、情感与信息,避免误解,达成理解与合作。无论是课堂讨论、主持演讲还是商务谈判,有效的口语表达都是顺畅沟通的基础。得体的措辞、真诚的语气和清晰的表达能赢得信任、展现尊重、化解矛盾,帮助我们构建稳固的社交网络,既是建立和维系人际关系的关键,也是快速塑造个人形象的有效途径。
优秀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个人资产,良好的口语表达训练“要从娃娃抓起”,要贯穿青少年成长全过程。为此,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社会服务中心发挥西南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科优势,结合重庆电视台等优质资源,拟面向青少年常年开设周末/暑期口语表达艺术培训班。
一、学院简介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是西南大学百年办学历史上充满活力的年轻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57名,专任教师42名,其中教授13名,副教授8名,高级实验师2名;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18名,70%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40%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国(境)外留学访学经历。学院有教育部第三届戏剧与影视学科类教指委委员1人,重庆市教学名师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含后备人选)4人,巴渝学者青年学者2人,重庆英才·名师名家1人,教师荣获重庆最可亲可敬教师、重庆市教学名师等荣誉。
学院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均为国际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播音与主持专业在中西部高校中名列前茅,在软科排名中位列全国第9,拥有一群素质高、能力强、经验足的口语表达专业教师。
二、课程安排
(一)少儿班(小学阶段)
课程介绍:少儿口语表达艺术培训班课程强化语言表达的积累与运用,着重重难点语音正音与艺术语言表现力的教学,兼具针对性、语言表现性与思维创造性。通过普通话基础声韵、趣味儿歌、成语积累与讲述、思维游戏、绕口令、故事、古诗欣赏与朗读、简单即兴口语表达等内容,强化学员重难点语音的训练,增进学员语料积累,增强口语表达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同时激发学员表达思想、情感的原动力,拓宽视阈,增强自信。
少儿班采取暑期集中授课和学期周末授课两种方式,侧重于长期训练。集中授课每次6天,上下午均上课,每次上课1.5个小时。周末班分上半年和下半年两个学期,每学期周末上课共16次,每次一个小时。
(二)中学班(中学阶段)
课程介绍:中学口语表达艺术培训班课程着重有声语言表达的针对性应用,以提升学员口语表达的技巧和方法为主要切入点,课程兼具语言表达系统性、发声科学性、语言表现性与感染性。通过艺术语言科学发声、经典诗词欣赏与朗读、新闻材料播报、即兴口语表达等内容的学习,巩固学员语音基础,强化轻声、儿化韵的发音,增强有声语言与副语言感染力与表现力,提升学员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员自信。
中学班采取集中授课形式,侧重于短期集训。具体课程安排如下表所示:
日期 |
时间 |
授课内容 |
第一天 |
上午 |
自我介绍的技巧与实践 |
下午 |
经典诗词欣赏与朗读技巧 |
|
第二天 |
上午 |
经典诗词欣赏与朗读实践 |
下午 |
新闻播报方法与技巧 |
|
第三天 |
上午 |
新闻播报实践 |
下午 |
即兴口语表达技巧 |
|
第四天 |
上午 |
即兴口语表达实践 |
下午 |
综合表达演练与测试 |
三、师资队伍
韩敏,四川大学博士、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教授,传播学系主任,重庆市新闻传播学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社会基金(艺术学科)通讯评审专家。主要研究领域新媒体文化、性别与媒介研究,主持完成2项国家社科基金,主持完成全国“十一五”教育规划项目(教育部重点)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学术专著《当代文学杂志研究》,《浮出社会地表“十七年”女性媒介形象研究》。在《新闻与传播研究》《文学评论》《马克思主义研究》《现代传播》《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得重庆市社科奖三等奖。
苟凯东,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高级记者,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资深电视出镜记者,曾在重庆电视台新闻中心、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任职,多次参与重大新闻事件的直播报道;担任重庆市艺术类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旅游文化行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专委会理事、重庆市推广普通话专家。主讲《记者出镜与现场报道》、《视频新闻》、《口语表达》、《影像解读》等课程。
张秋丽,新闻传媒学院副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重庆市播音主持专业职称评审委员,成渝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联盟主席,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播音主持专委会理事,重庆市播音主持协会理事,重庆市学校艺术教育协会理事,中广联有声阅读高校工作部理事,重庆市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副会长。曾任职重庆电视台、烟台电视台等媒体从事出镜报道和新闻播音主持工作。多次担任各大专业比赛评委和省市艺术专业统考考官。
李应杰,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副教授,普通话一级甲等,省级普通话测试员,重庆市艺术专家库成员。主要研究方向口语传播研究、跨媒介传播。主讲课程《播音创作基础》、《即兴口语表达》、《文艺作品演播》。
范雨竹,传媒文化产业方向博士,公共文化服务方向博士后。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多次指导并带队学生赴北京参加齐越节全国大学生朗诵大赛、夏青杯朗诵大赛、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等比赛。在《科技与出版》《中国出版》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中央高校科研基金项目多项。四川省普通高校播音主持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评委专家库成员。
孙燕,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副教授,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访问学者,重庆市播音主持协会会员,播音主持史研究基地研究员、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教育专家,普通话一级甲等。主要从事口语传播、传媒艺术研究。主研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主持重庆市科研项目3项,发表论文20余篇,核心论文6篇。主编教材《普通话测试与培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高考训练教程》和《音乐欣赏》。曾先后给银行、学校和少儿培训机构,开设嗓音保护、普通话培训的讲座15场。曾担任中央电视台《综艺快报》栏目的撰稿和编导,北京电视台《美丽俏佳人》的编导,河南电视台《乐海冲浪》的现场导演和编导。
杨季钢,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副教授,致力于传媒教育、媒介治理与评价等研究,开设《媒介素养》《广播电视学导论》《节目主持艺术鉴赏与实践》等课程。任教育部学位中心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教育评价改革研究基地研究员、教育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专家库专家、全国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统考专家库成员、重庆市儿童语言与创造力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重庆市艺术教育促进会青少年艺术发展专业委员会成员。担任1家国家级学术期刊审稿专家。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1项,主持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1项,主持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1项,主持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社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主持校级项目近10项。部分学术论文被收录在CSSC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期刊,被人大复印资料索引转载。部分咨政报告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被国务院、教育部、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文旅委等部门采纳。艺术创作作品获教育部、国家安全部等国家级、省部级奖项。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配音十余支。拥有省级以上电视、电台节目制作与主持经历,主持大型文艺晚会百余场。指导多名学生获得艺术类竞赛省部级奖项。
刘念,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传播学系讲师,中国传媒大学文学博士。主要教授课程为传播学概论(专业必修课)、视觉文化与传播(专业选修课)、媒介社会学(专业选修课)。主要研究方向为视听传播、影视艺术、媒介社会学、媒体融合。研究方法方面偏向于质性研究,擅长研究方法为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等。
郭艺帆,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西南大学学生艺术团话剧分团指导教师。主要从事《播音发声》《节目主持》《播音主持艺术实践》《访谈节目主持》《文艺作品演播》等课程的教学。获得西南大学第十三届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第一名,获第二届川渝青年教师风采大赛一等奖。个人艺术作品与指导学生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比赛等级奖。国家级、省部级语言类专业项目比赛优秀指导教师;重庆卫视年度晚会语言版块指导老师。
侯宗平,西南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中华文化促进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语言艺术教育研究会专家会员,重庆播音主持协会理事,重庆美育研究会副会长,北碚区戏剧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指导学生参加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获得全国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由教育部主办的“齐越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获得优秀奖;被聘请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五届“夏青杯”朗诵大赛评委;被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教委、重庆市团委等部门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被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认定为“影视配音艺术--中级”。
四、硬件条件
西南大学环境优美,占地8200余亩,校舍面积199万平方米,绿地率达40%,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校、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学校各项设施齐全,拥有全亚洲最大藏书量丰富的高校图书馆、有恒温游泳池、五大运动场,各类多媒体教室,有两个校医院、一个派出所、十个食堂,能满足学员日常学习、休息、用餐、安全保卫等各种需要。
图注:学校各类教学场地
五、收费标准及报名方式
收费标准
暑期少儿班:1800元/人
周末少儿班:1600元/人
中学班:1600元/人
备注:该费用仅为培训费,不包含食宿费。学员可用微信支付在学校各食堂用餐,如有住宿需求,学校可代为联系学校附件酒店,费用自理。
报名方式: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咨询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23-68250963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2025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