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电话:023-68252070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第4教学楼(咏修楼)
学术交流
讲座回顾 | 朱至刚:“新闻”和“大学”:中国新闻教育的双重想象
发布时间: 2024-10-23 09:25:07   作者:   来源:

10月21上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至刚教授应邀来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做讲座。他讲座的题目是《“新闻”和“大学”:中国新闻教育的双重想象》,参加会议的有王敏教授、林丽老师以及研究生学生代表、本科生代表百余人。董小玉教授担任这次讲座的主持人。

 

朱至刚教授从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讲起,在“后发国家被卷入时代浪潮后的发展逻辑与脉络”这一框架内,对中国近代史这一宏大的历史背景中,本土新闻与大学的关联进行了讲述。他以翔实的史料为依托,介绍了“新闻”与“大学”在中国是如何结缘的,明确了“新闻”和“大学”在当时中国的具象化“给定”:“新闻”与“大学”作为外来事物,被赋予济世的使命;作为一种文化门类,自彼时起,二者具备“面子”属性;新闻教育者及教育机构,与受教育者的利益诉求未必完全一致。

接下来,至刚教授以3个历史时期为划分,分享了中国新闻教育是如何围绕“新闻”加“大学”这两个维度展开的。对于新闻学教育近年的现状,至刚教授就本科学历是否还“够用”、高校招生规模扩大与数量扩容等问题与同学们展开了探讨。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就“新媒体时代媒体工作者社会声誉下降”“如何重塑新闻传媒业的职业壁垒”“新闻人的职业焦虑”等问题与朱至刚教授进行了交流。他指出各行各业的专业从业者“被喷”都是当下很普遍的现象,对于喧嚣背后不言自明的真相,新闻人应该笑对。此外,对于新闻专业壁垒的重塑,从学界到业界,都应该协同起来予以倾斜,或许法律等专业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意义。

朱至刚教授也对同学们提出了诚挚的建议:蓄力。他表示,当下,从学业到就业,再到职业发展等方面的诸多现状或许会让同学们产生焦虑,社交媒体上的“经济有周期,人无再少年”的论点似乎也在赢得普遍认同。但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的下一个经济中高速增长期也必然会来临,十到十五年后同学们仍然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如何成为红利的受益者,唯有“蓄力”方能承接。


来源:上游新闻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版权所有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第4教学楼(咏修楼)   邮编:4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