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汤天甜教授团队的研究论文《“上瘾”的噪音:“神曲”的文化内生力及其社交可供性》发表于《现代传播》2025年第4期。该期刊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系国家社科基金优秀资助期刊、首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重点专栏期刊、全国高校权威社科期刊、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选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AMI核心期刊、RCCSE权威A+期刊。该论文聚焦“神曲”这一独特文化现象,深入挖掘其作为“噪音”底色下的文化内生力与社交可供性价值,为理解大众文化传播与社会互动提供了新视角。
论文简介:
《“上瘾”的噪音:“神曲”的文化内生力及其社交可供性》以2010-2020年出现的“神曲”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法与文本分析法,系统探究了“神曲”的传播逻辑与社会价值。
研究指出,“神曲”以碎片化文本、洗脑式旋律、草根性歌词等特征,突破传统音乐传播边界,虽常被视作“噪音”,却具有不可阻挡的文化穿透力。其社交可供性体现在四个维度:一是“可致意”,通过歌词高频词反映社会共意,如2010-2013年聚焦爱情与社会压力,2018-2020年转向时间感慨与多元情感;二是“可传情”,借助情感留白与耳虫效应,实现听众情感投射与压力释放;三是“可协调”,语义网络从分散到凝聚,展现文化包容性与意义协调力;四是“可连接”,通过多模态演绎跨越圈层,构建公共情感共同体。研究还揭示,“神曲”的流行反映了噪音传播的新逻辑:从权力下沉到文本开放,从互动属性到景观价值,逐步实现日用化、歌谣化与“文学”化,成为大众表达与社会文化复原的重要动力。
作者简介:
汤天甜,新闻学博士,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风险传播、网络舆论、视听传播等。入选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青年创新人才、中宣部与教育部高等学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双千计划”、教育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导师、首批重庆市宣传思想文化青年拔尖人才等多项荣誉。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视听传播专委会理事、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网络视听专业委员会理事等职。发表学术文章100余篇,其中CSSCI论文43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民网转载。出版个人专著两部,获重庆市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及第三届全国新闻学青年学者优秀学术成果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15项,撰写的决策资政报告被教育部、民政部、重庆市教委等综合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