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视听时代同频共振,传承广编创作初心与使命。4月22日,西南大学第11届影视文化节暨第十届重映典礼——“未来编导”助推计划成果展在学校圆顶报告厅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由西南大学党委宣传部、西南大学学生工作部、共青团西南大学委员会与新闻传媒学院主办,新闻传媒学院党委书记严怡、副院长秦红雨、副院长赵剑、广播影视系主任何晓燕、宁蔚然老师、吴昊老师、汤雪灏老师莅临活动现场。
(主持人介绍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成果展映分为“青春”“女性”和“人生”三个单元,展出《娜拉》《红色,哑巴亏,糖》《春江雾》《洄游》《紫丝带》《致云雀》《咻!》《六日观音》《金鱼》等原创微电影作品。
(参展影片)
观众沉浸在这场视听盛宴中,每一部影片放映结束后场内都掌声不断。
(观众认真观看影片)
本届影展在活动环节上较往届有所创新,增加了主创交流环节,部分影片主创代表将来到现场与观众交流影片筹备、拍摄与表演指导等方面的经验。
展映结束后,《春江雾》《致云雀》《咻!》三组的主创上台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并积极回应学弟学妹提出的问题与疑惑。
“在一开始就要想好影片的风格定位,然后再和剪辑师沟通具体的细节。当然配乐也非常重要,只有先打动你的音乐才能打动观众。”影片《咻!》的导演谢雨晨分享了使字幕配乐与影片风格相契合的经验。
影片《致云雀》导演李雨坤则讲述了自己创作前期从风景中寻找故事灵感的经历。“我认为创作故事时不仅可以从现实人物找,也可以结合景。我喜欢摄影,所以我习惯带着相机出门采风,在看风景的过程中去构思故事。”
面对观众对于影片筹备期的一些疑问,影片《春江雾》的制片代怡诚也提出了几个需要注意的点。“制片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前期,包括对演员和场景的选取等。为了避免在拍摄中出现问题,制片在正式开机前应多次确认,在道具准备上也要做好备份,给拍摄提供容错空间。”
(谢雨晨分享创作经验)
“表演决定一部影片的资质和风貌。”主持人赵泽文点出表演于一部电影的重要性。主创们也就这个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2018级学长杜昊特地回母校参加此次活动,由他执导的影片《门开九重》,在第九届温哥华华语电影节上斩获“红枫叶奖”优秀短片奖。杜昊说:“我之前也喜欢在现场给演员讲戏,后来摸索出还是要提前和演员讨论剧本,这样能减少重来的次数。”
《春江雾》导演刘琬玥赞同了他的观点:“我觉得可以用身边的演员,或者说自己熟悉的演员。当然前期的准备至关重要。我们在正式拍摄之前把剧本里面所有演员的对手戏都挑出来线上围读,演员的站位、摄影、灯光这些都是排练过很多遍的。”
(各位主创分享经验)
主创交流环节后,还进行了一场的特殊交接仪式。2021级代表周雨露从2020级代表方子怡手中接过场记牌,同时也接过发扬专业特色的使命和责任。
(交接仪式现场)
《全媒体实践》课程教师代表也上台就自身经历发表感言。吴昊老师说道:“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全媒体实践课程,在指导大家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大家身上强大的想象力、执行力和感染力,我觉得非常荣幸且快乐。”
宁蔚然老师表示自己很享受和学生一起创作的过程,这次活动既是传承也是很好的互动,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和大家一起聊电影。
汤雪灏老师则希望大家把这次创作当成一次自身想法的实验,保持创作的初心,以平常心看待结果。
副院长赵剑表示影视文化节平台搭建不易,希望大家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把这次的作品当成新的起点。同时他也呼吁低年级同学传承“西大映画”初心——自己创作、自我展示、自我实现,学好专业知识,为我国电影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四位老师分享感言)
影展结束后,副院长秦红雨向影视文化节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指出本次影视文化节回应了一流专业建设要求,也是我们专业教育回应时代要求的尝试,具有多重意义。“这次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扩大专业和学院影响力,还增进了小组成员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我希望大家都秉持自己对光影的热爱和追求,未来在更大的平台上闪闪发光!”
(副院长秦红雨致闭幕词)
党委书记严怡寄语广编学子:“影视文化节已经走过十一个年头,形式也从单一的作品展示变得多样化。同学们所创作的作品里不仅仅有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专业的理解,更多的是对生活的设计。我希望能把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越做越好,也期待大家未来有更好更多的作品!”
(党委书记严怡发言)
本届影视文化节暨第十届重映典礼——“未来编导”助推计划成果展虽已落下帷幕,但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同学来说,广阔的未来才刚刚开始,还有无限可能等待他们去创造。
(参与活动人员合影)
饶玉如 | 供稿
潘昱竹 姚连硕 李潇然 曾悦 | 供图